传统房地产就像过山车,从2009年换上了高铁之后一路高速运行,不断冲击历史新高,各个开发商乘着顺风车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最有戏剧性的就是鄂尔多斯,2007年傻子到那里都能成为千万富翁,随随便便盖个楼就能卖个精光。
全国房地产市场受到2011年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也经历了前所未有挫折。尽管2012年有了一些恢复性的增长,但是从今年的上半年的形势看房地产市场依然是充满了众多不稳定因素。房产税的征收、公积金挤兑、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等消息扑面而来,市场充满了各中不稳定的因素。
市场总是趋利性的,传统房地产的利润逐渐降低,而且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特殊社会,大家又看上了养老地产这块大蛋糕。中国2013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综合预计2015年全国城市商业化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为自理老人床位数174-185万左右,需要护理老人床位数30-32万张左右。按照一个项目最优化床位数为400张计算,未来三年市场上将需要至少4500个项目的建设,养老市场空间巨大。
2010年是中国此轮房地产调控深化的开始,这一年也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之年,2010年是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一年,因此也被认为是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的元年,养老地产在这一年被凸显和关注。“4+2+1”的倒金字塔家庭模式之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分化,居家养老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这样就必然促进其它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养老地产可以看作是新的生活方式大爆炸的必然产物,养老地产将会成为未来20年房地产企业趋之若鹜的新领域。政策上的利好也是养老地产走向朝阳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中央逐步对养老产业做出政策性指导,旨在加大养老问题的市场解决力度,比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按国际标准,65 岁以上老人人口占比达到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养老市场发展阶段与老龄化发展阶段不一定重合,养老地产的发展受制于老年人口占比、老年人抚养比、以及人均GDP 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35083元人民币,约为5500美元,如美国为48373美元,德国37337美元。与国外藏富于民的政策不同,我国绝大多数的财富掌握在政府手中,所以未来的养老模式会出现极大的分化,即有高端市场也会有低端需求。
放眼望去已有很多先行者走在了养老地产的康庄大道上,天津阳光幸福村号称中国首个CCRC,万科幸福汇作为万科的首个养老地产实验项目也亮相了,上海亲和源定位于高端养老;保险行业也热衷于养老地产,中国平安在浙江打造了平安综合养老社区,合众健康谷作为合众人寿的养老项目也重磅推出了。
养老地产行业刚刚开启序幕,市场上还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崭新的领域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转角,究竟鹿死谁手?是熟悉地产运作的传统房地产大鳄,还是手握重金的保险行业巨头?抑或有其它重量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