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在淄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徐景颜代表淄博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2年政府工作,展望2013年的目标任务。
经济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0%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工业结构:
技改、新兴产业投资占总投资80%
徐景颜在报告中指出,2012年,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制约淄博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结构性问题,加快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今年,安排全市重点工业项目103项,总投资621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占80%以上。
服务业:
安排11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
淄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今年,安排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110项,总投资995亿元,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深刻把握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与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竞争优势强的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企业,推动淄博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把淄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鲁中物流“旱码头”。
生态文明:
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65%以上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抓手,集中抓好水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继续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新扩改建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和中水回用工程,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搞好100家重点企业的水污染深度治理,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重点企业脱硫脱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巩固提升秸秆禁烧转化成果,研究制定PM2.5排放消减办法,全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65%以上。并且进一步增加城乡绿量、提升绿化品质,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0万亩以上,新增城市绿地300公顷以上。
城市建设:
小城镇建设促城乡一体化
以14个省、市级示范镇为重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高小城镇产业支持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要平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在落实省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由市、区县财政共同支持,给予每个省、市级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和600万元的专项扶持。
提高区县域科学发展水平,以高水平策划实施项目为切入点,积极争取“蓝黄两区”扶持政策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项目。主动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最大限度用好资源枯竭型城市、沂蒙革命老区等政策,继续做好博山独立工矿区政策争取工作,务求政策效益最大化。
就业战略:
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8.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劳动权益。
社会保障:
农村低保年人均不低于2500元
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大额医疗救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医保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2500元,积极稳妥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人员、残疾儿童保障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大力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保障性住房:
年底前基本建成10000套
年内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000套,年底前基本建成10000套。用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付保障性住房试点政策,推动在普通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认真贯彻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三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准入、推出和管理机制,确保分配公平、管理规范、群众满意。